“機器人”的應用必將給船舶建造帶來革命性變化。隨著勞動用工成本的攀升,船企采用自動化的焊接設備是大勢所趨,未來造船企業一定要靠提高造船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來贏得市場。
在我國造船產量連續贏得世界第一的同時,人們不無尷尬地發現,以往國內船舶企業引以為傲的人工成本較日本、韓國等國先進造船企業低的競爭優勢,已然不再。 近兩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連續出現的“用工荒”,已嚴重蔓延到造船企業,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我國船企高技能人才方面的“用工荒”尤為突出。 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絕大部分船企均存在較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特別是在造船生產主力軍的勞務工當中,高級工的比例往往不到10%,不少企業甚至低于5%。 在新的形勢下,船企要通過先進的工藝裝備來固化船舶建造的先進流程,以減少人為因素產生的不利影響,提升質量、把握進度、穩住安全、贏得效益。
據了解,目前所有發達國家都把機器人技術放在科技發展戰略中最優先的地位,尤其是日本、韓國等國的一些先進造船企業,在船舶建造中發展、研制及應用焊接機 器人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從1970年川崎重工研制出第一臺機器人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的幾家大型船企已批量應用焊接機器人,如平臺小合攏 制造時采用的各種輕便型自動水平角焊機、門架式多關節機器人等;大合攏制造時采用的橫向自動氣電焊、FAB單面埋弧自動焊等。這期間,日本船企造船焊接機 器人化率達到了16%,其中小合攏達到24.6%,平行舯體中合攏達到了14.5%。
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機器人技術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其制造成本和價格卻不斷下降。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UNECE)統計,機器人的價格從1990~2000年的10年間下降了約80%,勞動力成本則上升了約40%。
2001年以來,特別是在前幾年全球造船高峰時期,我國造船業勞動力成本日趨高漲,但在船市低谷的今天卻難以降低,高企的勞動力成本已成為制約我國船企進 一步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形勢下,加快推廣應用船體零件數控切割下料、組件機器人焊接、自動焊拼板、數控肋骨冷彎機、部件機器人焊接、分段機器人 焊接,實現船體分段制造自動化,是進一步提高造船產量和質量、降低成本、縮短造船周期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國際航運界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確定,造船企業倚重勞動力集約成本優勢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要想贏得市場,必須加快并廣泛應用自動 化焊接設備,必須要提高造船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唯此,方可在競爭激烈的造船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實現發展。
工業機器人為航空制造添活力
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仿真系統的優缺點